欢迎光临山东环境科学学会!
环境新闻
 
环境新闻

山东跨越8年的“大气梦”

图为山东省环保厅长张波(中)现场了解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山东长岛站建设运营情况。周雁凌摄

图为比对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校准环境空气移动监测比对车上的监测设备。董若义摄


◆总体目标:第一期(2013~2015年),初见成效,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20%以上;第二期(2016~2017年),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35%左右;第三期(2018~2020年),基本达标,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总体布局,分期规划,动态调整,注重衔接。

◆三篇文章:调结构、促管理、搞绿化,着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大格局。

“梦”,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憧憬;“梦”,带给人们无尽的激情、干劲。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2013年5月28日,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环境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省环保厅发布了《2012山东省环境状况公报有关情况》、《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征求意见稿)及《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6项标准有关情况。《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

8年改善50%左右,这样的目标是令人振奋的,是雄心勃勃的,是满怀信心的,是人民希望看到的,这个目标,山东省环保厅长张波称之为跨越8年的“大气梦”。

梦想在前,路在脚下,冲向梦想的号角已经吹响。张波告诉记者:“我们要以治理大气污染倒逼能源与产业结构调整,以改善大气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运用规制、市场、科技、行政、文化5种力量,扎实做好'调结构、促管理、搞绿化'3篇文章,着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大格局,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跨越8年的‘大气梦’。”

“大气梦”里,有“保护”也有“发展”;“大气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大气梦”,无疑是“中国梦”里的一个梦,而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梦,最终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

同心协力筑梦:

8年改善50%左右,这个“大气梦”,倾注全省人民的期盼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是省委省政府推进美丽山东、生态山东建设的重大决策,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手段,是全省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逐步成为公众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2012年,山东省颗粒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129微克/立方米、66微克/立方米和41微克/立方米,比2010年分别下降了15.1%、23.3%和12.8%,其中,细颗粒物(PM2.5)折算浓度约84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1.4倍,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浓度的6倍多,山东省已成为全国也是全世界污染最重的区域之一。

今年初,全国多地发生了长时间大面积的雾霾,部分城市空气污染指数达到了极严重污染程度,山东省17城市,除青岛、烟台、威海等个别市以外,其余市均启动了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应急处置程序,1~2月,17市出现污染指数(API大于300)的天数达70天(次),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12%。

山东省能源结构不尽合理,清洁能源、优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较低。2010年,山东省一次能源消耗量为3.63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消耗量2.77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原煤消费所占比率高,消费总量大,是造成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最主要原因,2010年山东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88.1万吨,仍高居全国第一位。钢铁、建材等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比重仍然较大。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多次听取山东省环保厅的汇报并进行专题研究。今年4月1日省政府召开的第2次常务会议指出,防治大气污染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意义重大。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一场硬仗来打。要制定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细化防治大气污染的工作措施,并落实到每个地市、每个部门、每个行业、每个项目。省财政要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格局。在4月2日召开的新一届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把坚决治理大气污染作为现阶段需要抓好的9项重点工作之一。

为科学确定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举措,根据省政府第2次常务会决定,省环保厅会同有关部门自4月3日起,开始组织编制《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并于5月14日完成初稿,之后经征求31个部门(单位)和17市政府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征求意见稿)》。

据记者了解,《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建设生态山东的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以治理大气污染倒逼能源与产业结构调整,以改善大气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运用规制、市场、科技、行政、文化5种力量,扎实做好“调结构、促管理、搞绿化”3篇文章,着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大格局。

山东省环保厅长张波告诉记者,《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分3期实现。第一期(2013~2015年):初见成效,空气质量相比2010年改善20%以上;第二期(2016~2017年):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35%左右;第三期(2018~2020年):基本达标,空气质量相比2010年改善50%左右。

《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总体布局,分期规划,动态调整,注重衔接。主要由4部分构成:一是《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二是《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2013~2015年)实施细则》;三是《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二期(2016~2017年)实施细则》,2015年发布实施;四是《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三期(2018~2020年)实施细则》,2017年发布实施。《规划》项目主要包括: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关停淘汰落后产能、除尘脱硫脱硝、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扬尘综合整治、机动车排气控制,车用油品升级、高排放车限行及淘汰,监测监管监控及应急预警能力建设等。其中,一期项目已基本确定,二、三期项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和规划评估情况调整后确定。

8年改善50%左右,这个“大气梦”,倾注全省人民的期盼,环保人重任在肩。

奋起拼搏追梦:

6项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分阶段逐步加严,向高污染行业开刀

有梦想就有希望。“大气梦”,考验着山东环保队伍的智慧和担当。

有着全省流域治污成功经验的山东环保人,再次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气魄和胆识,奋起拼搏,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出利用8年时间取消高污染行业排污特权。

一项项标准的出台,彰显了山东环保人的责任与担当、激情与智慧。

为实现2020年空气质量基本达标的目标,山东省环保厅总结借鉴全省流域治污的成功经验,参照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思路,组织制定了《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利用8年时间分4个时段,逐步实现由行业标准向区域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过渡,实现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的衔接。

同时,考虑区域综合标准第一、二、三时段行业排放差异,结合山东省实际,解析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因子比重较大的污染源,制修订火电、钢铁、建材、锅炉、工业炉窑5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6项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省政府批准,于2013年5月24日发布,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什么制定了钢铁、火电等5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还要制定《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张波告诉记者,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依据技术经济可行性来确定的,也就是说首先要具备达标排放的技术,其次为实现达标排放投入的经济成本是企业能够接受的。这种做法可以确保大多数的企业能够实现达标排放,但这类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间是不衔接的,也就是说,即使按照现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去进行环境监管,排污单位能完全达标排放,但在大气环境容量较小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环境功能区的要求仍会相去甚远。

张波表示,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执行相对宽松的排放标准,短时期内有其合理性,但长期下去实质上是保护了落后生产力,默许其占有更多的原本稀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对其他行业是不公平的。要解决企业达标排放仍无法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就必须依据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要求执行相对统一的排放限值。发布实施《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就是以公众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倒推得到的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从根本上取消高污染行业排污特权。

据记者了解,制修订《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6项标准,目的是为了实现到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人口密集区的公众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环境空气质量。以此为目标,采取环境目标倒逼机制,倒推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通过发布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环境标准,倒逼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取消高污染行业排污特权,实现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相衔接。即要保证企业达标后排出的废气,经过大气扩散、稀释后,要达到或接近《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

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谢锋向记者表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坚持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和统筹兼顾3个原则:

以人为本,即把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优先保障。生态优先,即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兼顾,即以污染减排倒推转方式、调结构,以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提升环境保护水平。

把握了必要性、预见性、引导性和强制性4项策略。必要性,即用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的必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统一思想。预见性,即统筹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提前若干年科学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引导性,即制定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环境标准,引导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治污水平。强制性,即确定的政策措施必须依法坚决予以实施。

遵循了分区域重点控制的制定思路。依据生态环境敏感程度、人口密度、环境承载能力3个因素,将全省区域划分为核心控制区、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不同区域执行不同的排放限值。

《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分4个时段逐步加严。第一时段,自2013年9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依据省内较先进的技术确定排放浓度限值。第二时段,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依据省内最先进的技术确定排放浓度限值。第三时段,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依据国内最先进的技术进一步加严排放浓度限值。第四时段,自2020年1月1日起,以公众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倒推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取消高污染行业排污特权,实现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相挂钩。

火电厂标准划分为两个时段逐步加严。自2013年9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为第一时段,对应于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现有企业与新建企业执行不同排放限值。2017年1月1日起,现有企业与新建企业执行相同排放限值,对应于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第三时段。

钢铁、建材、锅炉和工业炉窑标准划分为两个时段逐步加严。自2013年9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为第一时段,现有企业与新建企业执行不同排放限值;2015年1月1日起,现有企业与新建企业执行相同排放限值,分别对应于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

据记者了解,至2020年,在第四时段标准限值全面落实后,山东省现有固定源大气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预计可削减60%左右,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可削减60%左右,颗粒物排放总量可削减70%左右。在上述基础上,机动车燃油由国Ⅲ提升为国Ⅴ标准,扬尘得到较好控制,山东省绝大部分区域环境空气PM2.5浓度能够达到50μg/m3以下,大部分区域环境空气PM2.5浓度能够达到或接近35μg/m3左右。

真抓实干圆梦:

做好“调结构、促管理、搞绿化”三篇文章

梦,是理想,更需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实干,是一种胆略,一种担当,一种境界。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的山东,要想实现跨越8年的“大气梦”,唯有用实干托举,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梦想成真。

从环境质量监测“上收一级”、污染源监测“下放一级”,到监测数据“考核谁谁出数”变为“谁考核谁出数”,从小范围试点到144座空气站全部实行TO模式运营管理……围绕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山东省摸着石头过河,敢于尝试,大胆探索,在全国率先改革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开创了独具山东特色的环境监测模式。

据了解,山东省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行环境质量“上收一级”管理、污染源“下放一级”管理,即“一上一下”的监测管理体制,由省级环保部门负责17个设区城市环境质量的监督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下放到各市、县(市、区);二是实行空气站TO模式(转让-经营)社会化运营管理机制,即监测设备有偿转让、专业队伍运营维护、专业机构移动比对、环保部门质控考核、政府购买合格数据。

山东省还借鉴流域治污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描述性指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并选择了空气能见度作为对应的技术参考性指标,在全省全面开展大气能见度的监测,建立贴近公众感受、完善科学实用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与评价体系,服务于社会公众,服务于环境管理和决策。

张波向记者表示,用“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描述性语言来代表制定的环保目标,用"能见度"这样的技术参考指标来规范,可操作性就大大增强了。如果说PM2.5、PM10改善多少,老百姓没法判断,但天蓝不蓝、晚上有没有繁星闪烁,大家都会看得见。如果一年当中"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在增加,那就说明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山东省环保厅通过山东环境网站,向社会发布了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大气能见度、“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状况等监测指标的数据同时发布。登录山东环境网站,点击"山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发布",一张标有全省17市的山东省地图立即呈现在记者眼前,发布内容主要分为环境空气能见度和环境空气质量两项,一是发布各监测点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臭氧、一氧化碳等6项指标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最近24小时浓度均值、AQI指数和责任区域。同时结合山东省能见度监测实际,发布各监测点位能见度实时小时值和实时图片、17设区城市能见度上一日日均值、各市呈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状况。

5月14日,山东卫视在六点半准时开播的《山东新闻联播》中,4月山东17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排名的新闻备受关注。4月,全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最多的城市是威海、烟台和日照,分别为30、29、25天,最少的城市是菏泽、德州和聊城,分别为9、10、12天。

细颗粒物浓度最好的城市是烟台、威海和日照,分别为44、44、51μg/m3,较差的城市是淄博、菏泽、聊城,分别为97、95、93μg/m3;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最好的城市是威海,为77μg/m3,最差的城市是菏泽,为193μg/m3;同比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是烟台,为15.6%,恶化幅度最大的城市是聊城,为-44.1%。

二氧化硫浓度最好的城市是威海和日照,均为27μg/m3,最差的城市是淄博,为112μg/m3;同比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是济宁,为28.3%,同比恶化幅度最大的城市是威海,为-42.1%;二氧化氮浓度最好的城市是威海,为27μg/m3,最差的城市是淄博,为65μg/m3;同比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是烟台,为10.8%,恶化幅度最大的城市是淄博,为-85.7%。

山东每月向全省公布17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排名,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样的排名不仅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不仅与其他地市比,还和自己市比,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公众一看就知道。这样的排名在全省公之于众,自今年1月起就开始了。

张波告诉记者,山东省治理大气污染,就要做好"调结构、促管理、搞绿化"3篇文章。调结构,主要是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到2015年,努力实现煤炭消耗不增反降的转折;省环保厅已制定了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逐步取消重污染行业的排放特权,标准实施以后,将会对偏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发挥重要作用。促管理,“十二五”期间,新建废气排放企业要求全部配套高效除尘脱硫脱硝和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措施;现有工业污染源已建成的治污设施要确保稳定运行,并根据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要求对治污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张波表示,在城市扬尘控制方面,应严格落实《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相关要求,落实旧城拆迁、改造,建筑工地、物料运输等产生扬尘的环节,以及城市街道保洁和城市树叶焚烧及下水道清理废物的及时处置等防尘措施。搞绿化,就是在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城市不同功能区之间,科学规划和大力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努力提高绿化、园林和景观建设的生态功能;实施生态修复,新开矿山同步采取修复和治理措施,加强对各类废弃矿区的治理,废弃矿山基本得到治理或生态修复,恢复生态植被和景观,抑制扬尘产生。

向梦想出发,听,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只要继续发扬"忠于职守、善于学习、勇于担当、廉洁奉公"的山东环保精神和"解放思想、科学务实、积极作为、敢打硬仗"的山东环保工作作风,敢于创新,真抓实干,跨越8年的“大气梦”就一定能实现。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