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东环境科学学会!
环境新闻
 
环境新闻

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谈如何治理大气污染

山东省政府网:年初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我省多数城市呈现严重污染, PM2.5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也成为这次全国“两会”的热点问题。对此,您怎么看?


张波: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重要特征,人民群众的环境需求不断增长,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应当看到,任何一个企业乃至行业或地区的发展方式,如果与人民群众的环境需求背道而驰,其发展道路肯定会越走越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明确提出“一个提前”的目标,即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果一年中只有几十天可以看到蓝天,那就很难讲是全面的小康社会。因此,改善空气质量是一项非常必要,也很迫切的事情。

山东省政府网: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大流域治污工作力度,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点河流都恢复了鱼类生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同时形成了科学的流域治污体系。这里有哪些好的经验?是否对我们大气污染治理有借鉴?

张波:污染防治,简单讲就是“治水治气保安全,优化倒逼促发展”。在流域治污取得明显成效之后,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山东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

治气要借鉴治水的经验。从2003年起,山东已经连续10年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2.9%的背景下,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年均下降18.0%,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水环境质量总体上已经达到1985年以前的水平。在国家重点流域治污考核中,我省淮河流域治污考核实现五连冠、海河流域治污考核实现三连冠。实践证明,山东成功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地区流域治污的新道路。

流域治污有五条经验:一是当好着力点。环境保护要勇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排头兵。巧用环保力,可以促进大变革。用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要把握必要性、预见性、引导性和强制性“四性”策略。必要性,就是要把握大势,用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的必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统一思想。预见性,就是统筹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提前若干年科学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引导性,就是制定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政策措施,引导工业企业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强制性,就是确定的政策措施必须依法坚决予以实施。二是构建大格局。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环保部门要善于利用这个优势推动工作。实践证明,哪个地方能够构建起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大格局,哪个地方环保工作就能够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所向披靡。三是打好组合拳。要善于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运用规制、市场、科技、行政、文化五种力量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四是坚持“治用保”技术策略。“治用保”策略不仅适用于流域治污,也适用于环境保护的其他方面。环境问题说到底,是高污染、高消耗和生态破坏三类粗放的发展方式造成的。解决环境问题需要遵循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系统推进的技术策略。“治用保”不能割裂开来,应形成环环相扣、有机结合的治污体系。和发达国家的治污模式相比,“治用保”策略的一“用”一“保”实际是一“减”一“增”。减的是污染负荷,增的是环境承载力。这样就有效降低了治污压力,使发展中地区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基本解决流域和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可能。五是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务实、积极作为、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只有解放思想,才会有“治用保”流域治污新模式,才会有流域性地方标准和取消行业排污特权等工作创新。但是解放思想不能好高骛远,要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就是环保部门不能消极等待,要主动地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党委政府决策以后,要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团结其他部门共同抓好贯彻落实。敢打硬仗,就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咬住不放,一抓到底,不断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科学运用好“政治三策”和“技术三策”,就一定能像流域治污那样打好山东大气污染治理的攻坚战。

山东省政府网:运用“政治三策”和“技术三策”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山东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有哪些?

张波:治理大气污染要做好“调结构、促管理、搞绿化”三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调结构”。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要从调结构上下功夫。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改变,山东的大气环境质量就难以得到根本改善。调整能源结构大致有四条举措:一是抓住国家西电东输的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外电入鲁”。环保部门要给政府当好参谋,从长远利益看待建设电厂与“外电入鲁”的利弊,鼓励到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建设电厂。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和循环利用。就像水资源问题,201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山东水资源消耗总量不增反降,降了2亿立方,地下水位平均上升0.24米。这说明山东以高耗水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迎来了重要拐点。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域治污显示成效,各地大量截蓄达标排放的废水循环利用。能源消耗也是一个道理。通过强化各项节能政策措施,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山东就一定会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迎来能源消耗不增反降的历史拐点。三是积极发展核电。现在看,人类科学利用核能是大势所趋,不可能因为一些挫折而长期止步不前。山东目前还没有核电,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四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推进城市建成区冬季供暖煤改气工程。可以预见,哪个地方更多地拥有清洁能源,哪个地方的发展就具有战略优势,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从产业结构看,我省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比江苏、浙江和广东高得多。“十一五”期间,火电、钢铁、建材、化工和石油炼化五大行业创造了1/4强的工业增加值,煤炭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却占90%左右。这些行业不能再按老路子任其发展了,如果再发展这些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尤其是火电行业,我省的平均单机容量仅为60兆瓦,远低于江苏、浙江、广东和全国平均水平,而平均供电标准煤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却高于江苏、浙江、广东和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建材、化工等行业,都亟需大力调整结构。另外由于历史原因,一些电厂、钢铁、化工等企业建在了人口稠密区域,严重影响城市建成区空气质量,应该下决心从城市建成区搬出去,或者淘汰产生污染的生产环节。目前,省环保厅正在抓紧制定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初步考虑用适当时间分四个阶段逐步取消污染行业排放特权。这个标准实施以后,预计会对大气污染行业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文章是“促管理”。首先是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应当承认,当前环保部门对大气污染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不高,甚至还存在一些漏洞。例如有的大企业一两百根烟囱,环保部门充其量也就监管了十几根。当然以目前的方法全部管起来也有难度,这就需要环保部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办法。第二是城市扬尘环境管理。建筑扬尘、道路扬尘、堆场扬尘的防治,不需要花很多钱,技术难度也不高,主要在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尽管有些工作不直接属于环保部门职责范围,但环保部门要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发现问题、分清各相关部门责任、综合协调、督办落实,只要各级党委、政府真正重视并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事情就好办了。这其实就是发挥“构建大格局”的工作策略。我们将山东17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及其改善情况每月排序通报,目的也就是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下决心采取措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第三是机动车排气环境管理。青岛等城市开展这项工作比较早,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很多市这些方面工作进展还不大,要认真学习青岛等城市的做法,大力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篇文章是“搞绿化”。流域治理是沿河环湖大建湿地,大气治理要在企业和城市建成区多种乔木。发达国家森林覆盖率能达到70%以上,目前,我省比较好的威海市的森林覆盖率大约在45%,其他城市大约在30%左右。环保部门要积极支持林业、园林等部门搞好绿化工作,通过努力,争取实现我省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乔木不仅吸收二氧化碳,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都有吸收作用,乔木对净化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各级政府要舍得拿出土地因地制宜地大搞绿化。环保部门要发挥环评的重要作用,督促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足够厚度的乔木林带把企业和居民区隔离开来,企业内部也要因地制宜多种乔木。对绿化率达不到一定要求的城市规划,要在规划环评时予以否决。 山东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600人,远高于日本和韩国。“搞绿化”的实质是增加环境承载力,这篇文章做好了,就会形成“人努力,天帮忙”的良好局面。因此,要广泛宣传大力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意义,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和城市建在“森林”中。

山东是半岛地区,海岸线长,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只要我们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理清思路,下定决心,扎实做好“调结构、促管理、搞绿化”三篇文章,就完全有希望在全国率先改善空气质量,让山东人民看到更多、更高质量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