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消灭不达标断面
◆本世纪初,部分专家担心“污水北调”反对工程上马,业内公认,东线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治污,重点在山东
◆我省探索出“治用保”流域治污新模式,即督促排污单位达到常见鱼类稳定生长的治污水平;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以沿河环湖大生态带,提升环境承载力
◆目前断面达标尚不稳定,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污染、航运污染等问题仍在威胁水质安全
被专家学者称为“天下治污第一难”的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取得关键进展,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1月15日在2013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透露,截至去年底东线输水干线排污口全部关闭,全线首次消灭不达标断面,实现36个控制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其中山东20个,除一个断流外,其余19个全部达标),输水干线水质基本达到规划确定的水质目标,为顺利调水打造了绿色屏障。
本世纪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上马前,黄河以南36个控制断面中仅1个水质达标,南四湖湖区水质全面呈劣五类,53条入库河流鱼虾绝迹,主要指标超标10~180倍。当时部分专家学者因担心成为“污水北调”而反对工程上马。业内公认,东线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治污,重点在山东,难点在南四湖。
在实践中,我省逐步探索出适用于发展中地区的“治用保”流域治污新模式,即全过程治理污染,引导和督促排污单位达到常见鱼类稳定生长的治污水平;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减少废水排放;建设人工湿地和生态河道,以沿河环湖大生态带,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
我省制定实施了分阶段加严的地方环境标准,逐步取消了高污染行业的排污特权。所有废水排放单位在排污口建设生物指示池,外排废水达到常见鱼类稳定生长的水平再排向环境。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调水沿线建成污水处理厂90座,总处理能力达430万吨/日。实施“退渔还湖”,共清理取缔和改造投饵围网、网箱约31万亩,省级财政安排1亿元生态补偿资金。调水沿线各市建成再生水截蓄导用工程21个,年可消化中水2.1亿立方米,有效改善农灌面积200多万亩。调水沿线已建成人工湿地面积14.6万亩,修复自然湿地面积16.3万亩。
在连续10年两位数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山东输水沿线实现了水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9个测点水质,按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指标评价,已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两项指标分别下降了74.6%和91.8%。国家确定的324个治污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实际完成治污项目827个、完成投资213亿元。
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表示,山东实践证明,发展中地区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也能基本解决流域污染问题,科学实施积极的环保措施,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他同时表示,目前断面达标尚不稳定,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污染、航运污染、城市污水直排等问题仍在威胁水质安全,确保调水水质长期全面达标,任务还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