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东环境科学学会!
环境新闻
 
环境新闻

中国(聊城)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论坛隆重举行 张波厅长出席作主旨演讲

1010日,中国(聊城)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论坛在聊城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发来贺信。全国人大、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建设部、国家林业局,山东省人大、省政协有关领导,省直部门和高校的主要负责同志,中外专家学者以及各大媒体来宾共200多人出席论坛。16位在生态文明研究领域成就卓著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演讲。

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同志作了《十年间变化与启示》的主旨演讲,通过十年间山东水环境质量的显著变化,阐述了发展中地区系统建立“治、用、保”有机结合的治污体系,有效解决流域污染难题,以及十年间探索取得的重要启示。

张波说,十年前,山东众多河流、湖泊鱼虾绝迹,企业超标污水直排环境,有的水库变成了污水库,COD浓度高达上千毫克/升。流域治污的社会背景决定了,发展中地区不可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治污模式。如何既改善流域环境质量,又保证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发展中地区需要破解的难题。

张波指出,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把生态山东建设作为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张波认为,流域治污应当从发展中地区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流域治污与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基于容量总量控制的水质目标逼近策略,系统建立“治、用、保”有机结合的流域治污体系,以流域治污优化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提升流域治污水平。

张波介绍,“治”就是污染治理。山东从2003年起,历时8年、4个阶段,实现了行业标准向流域标准的过渡,推动了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取消了造纸等高污染行业的排污特权。同时,以流域环境承载力作为分区依据,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实现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环境质量标准相衔接。在全省重点排污单位统一设置生物指示池,外排废水达到常见鱼类稳定生存的要求再排向环境。与此同时,山东造纸业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用”就是循环利用。统筹“天然径流、人工湿地接纳能力、再生水生产、需求、调蓄”等五个边界条件,建立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截至目前,仅山东南水北调沿线就建成21个再生水截蓄导用工程,年可消化中水2亿多立方米,有效改善灌溉面积达200多万亩。2011年山东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水,用水总量减少2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回升0.24米,表明山东以高耗水为代价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拐点。

“保”就是生态保护。在重点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干流处、河流入湖口,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实施规模化退耕还湿,建设沿河环湖大生态带,削减面源污染,增加环境容量,改善生态环境。

张波分析了山东1983-2011COD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和2002-2011年山东COD平均浓度与经济总量变化趋势,他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山东水环境质量总体经历了快速污染阶段,治污“拉锯战”阶段和环境持续改善阶段三个过程。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10年在两位数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至2010年底,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以水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得到了明显转变。国家重点流域考核中,山东连续5年获得淮河流域第1名,连续3年获得海河流域第1名。2011年,国务院通报表扬“十一五”减排工作,山东列全国第一位。2011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各省市区环境竞争力排名,山东居首,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分居2345位。

在水质好转的同时,南水北调沿线生态环境也得到持续改善。目前,调水沿线已建成人工湿地13.7万亩,修复自然湿地14.8万亩。同时,流域内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目前,在南四湖栖息的鸟类达200多种,其中包括白枕鹤、大天鹅等国家级珍禽,绝迹多年的小银鱼、毛刀鱼等再现南四湖,白马河也发现了素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

张波说,山东的探索实践使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第一,没有真正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观念、标准、技术和管理。第二,科学实施积极的环保措施,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是推动传统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第三,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应当把握必要性、预见性、引导性和强制性“四性”策略。巧用环保力,可以促进大变革。

中国(聊城)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论坛以“聊城现象:绿色低碳循环高速发展的工业与生态文明”为主题,通过研讨绿色低碳循环高速发展的生态文明聊城现象,共同探索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外延、基本规律和实现途径。同时,通过了《生态文明聊城倡议》。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