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东环境科学学会!
环境新闻
 
环境新闻

山东全力攻坚保一泓清水北上 确保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如期通水

碧波荡漾,荷花映日,芦竹滴翠,白鹭翩翩。7月6日上午,在南四湖畔微山县高楼乡生活的渔民告诉记者:“这几年湖里的水质一年比一年好,多年不见的毛刀鱼、银鱼都回来了。”

6月16日下午,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手持盛有桃花水母的大量杯,看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呈桃花瓣状的水母在清澈的水中,上下飘浮,晶莹透亮,柔软如绸,灿烂的笑容,喜悦的心情,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这是从南水北调山东段济宁市泗水县湖水中发现的珍贵水生物,而在泰安新泰市也有发现,这些对环境水质要求极高的桃花水母,是南北水调东线山东段水质持续改善的最好见证。周部长对山东省运用“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治污策略,确保一泓清水北上给予了充分肯定。

日前,山东省召开南水北调治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要求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全力以赴打好治污攻坚战,确保一泓清水如期北上。

东线工程重点在山东关键在治污

山东段治污能否达标,能否保证清水北上,直接

关系到东线工程的成败,关系到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实现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山东省既是东线调水干线的必经之地,又是主要的汇水区域、受益地区,境内南北、东西输水线路长达1191公里,仅黄河以南段就有20条河流汇入,还有南四湖、东平湖两大调蓄湖泊,治污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东线工程的重点在山东,难点也在山东,关键在治污。山东段治污能否达标,能否保证清水北上,直接关系到东线工程的成败,关系到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实现。高质量地完成山东段治污和工程建设任务,确保东线工程一泓清水北上,对于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提高受水区2亿多群众的生活质量,对于优化水资源整体配置、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治污环保工作,省委书记姜异康明确指出,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山东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调结构、转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山东省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加快工程建设和水污染防治,保证工程如期实现通水目标。省长姜大明多次强调,要突出抓好沿线的治污环保工作,完善流域综合治污体系,千方百计确保调水水质安全。

自2002年开工建设以来,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沿线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循“先节约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围绕2013年通水目标,积极实施“治、用、保”并举的综合治污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监测数据表明,调水沿线黄河以南段2010年水质与2002年相比,国家考核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分别下降了70%和90%,其他指标也有大幅度降低,干线水质总体上由当时的劣Ⅴ类改善为接近地表水Ⅲ类。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建设

沿线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率达97%,城市污水

集中处理率达86%,日再生水利用能力达到81万吨

从2002年沿线只有21座污水处理厂到现在的72座,从日处理能力仅80万吨提高到现在的316万吨,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不足22%到现在的86%,沿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迅猛发展,正是山东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建设,狠抓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

山东段沿线各市在狠抓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加强了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十一五”时期,沿线有320多家工业企业在已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又投资近50亿元,实施了废水治理“再提高”工程,沿线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率提高到97%。“十一五”时期,沿线还新增污水管网2300多公里,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39座,新增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近1万吨。临沂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全市共建成污水集中处理工程26个,配套管网1100多公里,日处理能力达86万多吨,并全部实现了一级A标准排放。莱芜市积极探索村镇生活污水处置新方式,依托大企业建设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将周边村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置,全市污水处理率高达96%。淄博市加大对河道排污口的综合整治力度,封堵市域河道排污口280多个,并全部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0%。

为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山东段沿线各市利用季节性河道和闲置洼地,因地制宜地建设规模不等的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不少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也建设了再生水回用设施。到2010年,调水沿线日再生水利用能力达到81万吨,年实际回用量1.3亿多吨,分别是2006年的9倍和7倍。“十一五”时期,沿线新建户用沼气池140多万户,累计推广配方施肥面积1.7亿亩次,减少化肥投入50多万吨。建立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100多个,综合防治面积2100万亩,减少农药使用量1.7万吨。

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

“十一五”沿线9市共拒批和缓批高耗能、

高污染企业510多家,涉及投资近190亿元

无论是枣庄市实施的一次性爆破9条年产10万吨立窑生产线的中国水泥生产线“第一爆”,还是济宁市关闭了全部麦草造纸和酒精生产线,或是曾被誉为“中国粉条第一乡”的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结束了40多年小淀粉加工历史,都是山东段调水沿线各市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南水北调调水水质的真实写照。

记者从山东省南水北调治污工作领导小组了解到,“十一五”时期,调水沿线各市共淘汰造纸企业49家、产能90多万吨,化工企业15家、产能130万多吨,水泥企业490多家、产能6000多万吨,酒精企业18家、产能21万多吨,印染企业6家、产能近2亿米,还淘汰了一批小制革、小焦化、小电镀等重污染企业。

沿线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把严格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控制新增污染源的重要手段,按照“先算、再审、后批”的程序,严控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时期,沿线9市共拒批和缓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510多家,涉及投资近190亿元。省发改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认真审核沿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执行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市场准入条件,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对不符合环保、节能条件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2006年,山东省环保厅、省质监局联合发布了《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分时段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其中COD最高严于国家行业标准6倍多,氨氮最高严于国家行业标准7倍。聊城市按照河流水质达标优先的原则,倒推企业排放标准,强化监测监督,推动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加严的地方排放标准,较好地发挥了环保倒逼机制作用。

建立健全治污工作目标责任制

治污任务层层分解,不断完善减排

政策法规,积极构建环保工作大格局

山东段调水沿线各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的要求,把南水北调治污任务层层分解到了县(市、区)和重点排污企业,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监督,进一步调动了各级抓治污促减排的积极性。济宁、临沂、枣庄、德州、聊城、菏泽等市,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担任治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环保工作大格局。

山东省不断完善减排政策法规,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治污立法工作,认真审议修改省政府提请的《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并于2006年11月通过后发布施行,为调水治污提供了法规依据,也成为全国第一部规范南水北调治污的地方性法规。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的通知》、《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建立起污水处置市场化运作政策体系。省财政厅、环保厅联合制定了《山东省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改善考核奖励办法》,省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减排任务完成好、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市予以奖励,调动了各地治污减排的积极性。2010年,省环保厅、检察院、公安厅还联合印发了《关于办理破坏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案件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关于办理危害环境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省环保厅和监察厅联合制定了突出环境问题约谈制度,共同查处和督导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及时有效处置环境违法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提高环境监测监督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覆盖全省,包括重点工业污染源、污水处理厂、河流断面及重点水源地、空气监测点的自动监测系统,仅在调水沿线就安装在线监测设备1400多台(套),并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围绕预防、预警和应急三大环节,建立环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全防全控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临沂、济宁、德州等市还在重点污染企业的车间和排污口、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口、入河排污口、河流断面建立四道监控防线,完善企业应急事故池和应急控制闸门、节制闸、橡胶坝、拦河闸四级应急处置设施,实行分级定期监测,以保证在事故状态下,超标污水不进入调水干线、不出境,有效提高了防范水污染事故的能力。

全力以赴打好南水北调治污攻坚战

规划治污工程项目要在今年底前全部完成并投入

正常使用,已建成的各类治污设施要保证稳定高效运行

6月30日,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在南水北调治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治污措施,全力以赴打好南水北调治污攻坚战,确保2012年底前实现水质明显改善,一泓清水北上。

孙伟要求,规划治污工程项目要在今年底前全部完成并投入正常使用,要加快实施《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建设计划》,在2012年底前有关市要完成5座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任务,同时要尽早完成“十二五”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沿线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已建成的各类治污设施要保证稳定高效运行,切实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和航运污染防治设施等治污工程项目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确保稳定高效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治污效益;对影响水质的难点问题要实现重点突破,要加快环南四湖、东平湖大生态带建设,尽快补充建设未纳入《治污方案》的中水截蓄导用和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废水减排,削减入河入湖污染物,在2012年底前彻底取消人工投饵性网箱、围网养殖方式,取缔养殖区以外的其他渔业养殖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加快应急设施建设,加强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严防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确保调水水质安全。

孙伟强调,沿线各市党委、政府要把南水北调治污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尽早安排部署,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省和调水沿线市、县、区财政资金都要向调水治污倾斜,统筹使用好环境保护、污染减排、水系生态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国土绿化等资金,集中必要的财力,重点用于调水沿线治污工作。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市场化投资主体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治污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多元投入的环保投融资体制。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