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届绿博会生态山东建设大气污染防治高层论坛成功举行
第5届绿博会期间,生态山东建设大气污染防治高层论坛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重华堂成功举行。从2003年起,山东已经连续9年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的背景下,主要污染物COD浓度年均下降19%,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水环境质量总体上已经达到1985年以前的水平。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山东省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为配合我省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为目标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围绕我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论坛邀请了国内6名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会研讨。本次论坛由环境保护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和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具体执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王文兴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唐孝炎教授,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南开大学朱坦教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原系主任、山东大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陈建民,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会旺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韩应健研究员受邀出席论坛并演讲,论坛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谢锋主持。
王文兴院士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关于中国大气细粒子污染若干问题的思考》的报告。王院士在报告中指出,硫酸盐在PM2.5中占很大比重,对大气消光系统具有重要贡献,大气气溶胶中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SO2和NH3等前提污染物的二次生成,虽然环渤海地区多数城市的SO2浓度很少超标,但大量的SO2向H2SO4及硫酸盐快速转化,导致PM2.5经常超标、PM2.5远高于国外标准,NH3的无组织、无控制排放,使得过量的NH3可以中和SO2转化成的H2SO4,从而加速硫酸盐的生成。因此,污染物控制,硫酸盐优先。
唐孝炎院士在论坛上指出,我国目前大气环境状况下发生复合型污染主要有大气氧化性,气态污染物的固、液相转化以及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等原因,只要主要一次污染物仍处于高排放、高浓度的状态,复合型的大气污染问题就不会解决。为今后能制定更有效的控制措施,近期内应从大气氧化性物种的循环机制及大气新粒子与二次气溶胶生成机理、区域尺度大气复合污染的规律、臭氧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关系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揭示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机理和环境效应。
南开大学教授朱坦在《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中指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主要从两个层次出发,一是源头控制,环境空气质量根本改善,实现达标,持续向好;二是末端治理,现有污染状态有所改善。复旦大学陈建民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高会旺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韩应健研究员分别从城市大气环境治理、我国及山东大气污染分区研究、细颗粒物的成因及工业烟尘除尘技术三个角度尽心了演讲。
本次论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部分省直单位、17地市环保系统、驻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国环境报、经济导报、济南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与会嘉宾的精彩演说引发了现场观众对于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思考与讨论,本次论坛的论文汇编作为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学术资料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