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12年度总结
2012年,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在省环保厅、省科协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山东省环保中心工作和省科协的重点工作,依靠和带领广大会员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在学术交流、技术推广、课题研究、科技咨询服务、科普宣传教育和科技成果评选、举荐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绩。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业,是学会实施人才强会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立会之本、活力之源。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拓展业务视野、提高工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渠道。
7月28日,以“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求人与自然和谐之道”为主题的首届微山湖湿地论坛在坐落于微山湖之中的山东省南四湖湿地科学研究院举办。张波厅长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演讲。张波厅长以“十年间变化与启示”为题作主旨演讲,回顾了微山湖10年来在环境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从中获得的重要启示。10年前微山湖水质污染严重,鱼虾一度基本绝迹,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山东省探索构建了“治、用、保”流域治污模式,并在南四湖流域内全面推广应用,在流域经济连续10年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下,实现了湖泊水质由地表水劣五类向三类的跃升,实现了流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赢。“治、用、保”流域治污模式在南四湖流域的成功实践表明,没有真正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观念、标准、技术和管理,科学实施积极的环保措施,是推动流域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发展中地区流域治污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流域治污优化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提升流域治污水平。张波强调,微山湖10年来变化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求人与自然和谐之道。 本次论坛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与济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微山县政府共同承办。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山东大学等有关领导出席,共有来自省内外和加拿大的200多名专家和学者参加。开幕式上,张波与济宁市领导共同为山东省微山湖湿地科学研究院揭牌,山东大学与微山县政府签署了山东省微山湖湿地科学研究院的共建框架协议。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就生态文明、湿地保护、城市规划建设、生态渔业、湿地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作了学术报告,并与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就微山湖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研讨。
2012年8月31日到9月2日,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5届绿色产业国际博览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环境瓶颈问题解析与突破系列论坛”同期举行。论坛以服务绿博会为宗旨,围绕山东省“十二五”环保工作重点,结合参展企业的需求,举办了一系列学术研讨、技术产品推介等多种形式、不同主题的论坛,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环保领域从业人员,提升了绿博会的学术水平与专业层次,扩大了绿博会的影响力,为国内外环保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本届绿博会期间共举办主题论坛13场,收集论文或PPT 150余篇,印制系列论坛论文汇编50本、分论坛论文汇编1000余本,累计发放论坛日程3000余份、调查问卷1000余份。共有150多家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国内的科研院所、环保公司、政府机构等单位的代表前来参会,其中包括山东大学王文兴院士、北京大学唐孝炎院士,南开大学朱坦教授,复旦大学陈建民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高会旺教授等20余名行业内顶尖的专家学者;共有2500余名来自省直单位、17地市环保系统、环保公司、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业观众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参与讨论。本次论坛规模大、水平高、人气旺、效果好,超额完成了第5届绿博会组委会办公室规定的协议任务,受到了与会领导、演讲嘉宾、参会观众等人员的一致好评。
我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突出重点,实现大气污染防治新突破”,围绕这一主题,结合我省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为目标的大气污染防工作,绿博会期间召开了生态山东建设大气污染防治高层论坛。论坛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谢锋主持,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王文兴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唐孝炎教授,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南开大学朱坦教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原系主任、山东大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陈建民,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会旺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韩应健研究员6位专家出席并进行演讲。结合我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中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要求,设置了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论坛,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汽车行业协会、安徽宝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驾道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进行了演讲,就机动车检测、燃油添加剂、代用燃料、新能源汽车对消减机动车污染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为满足参展企业推介先进成果、技术,推广先进的环保理念,服务绿博会参展企业,本届绿博会期间设立了水污染控制技术论坛、脱硫脱硝技术论坛、绿色生活与健康论坛。按照“十二五”规划中开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环境瓶颈因素解析与突破的要求,论坛在行业环境瓶颈问题解析与突破课题组的建议下,选择了煤炭开采与洗选、印染、淀粉三个行业举办环境瓶颈问题解析与突破论坛,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环保公司、相关企业共同参会,分析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根据本届绿博会韩国、日本、台湾等代表团的需要,绿博会期间举办了鲁韩环境产业合作论坛、九州(日本)尖端环保商务推介会、第二届鲁台两岸环保合作交流论坛。本届绿博会期间,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同台湾中华环境工程学会签署了《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同台湾中华环境工程学会定期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举办的第二届鲁台两岸环保合作交流论坛,更是加深了鲁台双方紧密交流的合作关系。GEF中国火电效率项目正在山东、山西与广东等省开展,各子项目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总结成果、推广经验、探讨问题,绿博会期间,GEF中国火电效率项目中期成果研讨与推广会在泰安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项目办主办,山东省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项目执行办与山东环境科学学会承办。会议分为两部分:排污权交易项目经验交流研讨会与电力系统在线监测和电厂技改项目经验交流会。来自世界银行、GEF中国火电效率项目国家项目办、山东省环保厅、山西省环保厅、内蒙古环保厅、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环境规划院、广东省项目办、山东省项目办、我省17地市(县、区)环保局、以及来自山东省和山西省的部分电力企业,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论坛代表认为,在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举办“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环境瓶颈问题解析与突破”系列论坛,致力于在政府、企业、社会之间搭建服务与交流平台,有助于集中和优化科技资源,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和经济水平,进一步促进解决制约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生态山东建设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为了促进山东环境资源学科群的发展,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按照省科协的统一部署,2012年12月20日,由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牵头召开的“2012年山东省环境资源学科群座谈会”在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制锦市办公区5楼会议室成功举行。来自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山东造纸学会、山东硅酸盐学会、山东金属学会、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学会等11家学科群成员单位的秘书长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各学会代表介绍了各自学会的发展情况,结合各自领域就“学科群运行机制”、“如何发挥科技优势,扩大创收服务”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并对学科群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山东金属学会秘书长袁立宝表示,学会运行体制不同,创收的情况也不同,要联合学科群各成员,整合不同资源,开辟创收活动的新途径。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学会秘书长胡景安表示,要根据各自学会的特点与优势,做足相关延伸产业文章。山东地理学会秘书长赵明华提出建议,学科群要立足学术交流,兼顾其他学会,弱化各自的技术层面,相互联合,争取寻求更大的支持。山东造纸学会、山东水利学会、山东气象学会、山东煤炭学会、山东水土保持学会、山东汽车工程学会等学科群成员单位的代表也就自身发展及共同合作等议题发表了意见。
12月22日,由山东环境科学会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与环境友好技术产业发展峰会”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张琳主持,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兼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吕政、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等专家代表先后发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为论坛发来了贺信。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副主任王勇、山东省宁津县环保局局长张国庆出席论坛并发言。
本次论坛以“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环境友好技术及环保投融资交流”为主题,在主会场专题演讲的基础上,设置了“环境友好技术产品创新与产业发展——国家和企业的未来制胜之道”、“环境友好技术产品——绿色消费与环境健康的科技支持”、“绿色投资、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政策、资本、技术融合”三场分论坛进行对话交流,着重探讨了绿色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并颁发了“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证书和“全国环保公益活动形象大使”奖牌。我省的山东阳谷祥光生态工业园、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领潮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信博洁具有限公司、青岛特利尔环保锅炉工程有限公司被授予“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荣誉称号;山东阳谷祥光生态工业园主任谭福清、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洪法、山东领潮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丽、山东信博洁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振武被授予“全国环保公益活动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与山东能源学会主办的《绿色发展与环境研究》已于2012年9月经山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内部出版发行,准印证号:鲁连内资第01148号。《绿色发展与环境研究》原刊名为《绿色能源》,至2012年5月《绿色能源》共出版14期。
《绿色发展与环境研究》是科技类季刊,是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会刊,是省内唯一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环保类科学技术研究期刊,是省内环保系统技术职称评定的有效刊物之一。该刊主编仍由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唐波担任,常务副主编仍由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谢锋担任,编辑部负责人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原处长、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彭振华担任,吴长征被聘为顾问。学会秘书处与编辑部合署办公,编辑部人员4名均为秘书处工作人员,兼任编辑工作。期刊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生态省、市、县建设,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化石能源清洁燃烧、高效利用,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科研、规划、监测、监察,环境政策、法规、标准,环境安全,流域生态修复,“三废”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污染防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环境影响评价及危险废物与辐射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专论综述、学术研究、科研成果、经验总结等各类文章。
二、积极承担《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有关科普宣传任务,努力搞好科普宣传教育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同时宣传第5届绿博会,2012年6月5日,我会联合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举办了2012年世界环境日环保科普宣传活动。
今年是第41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旨在推动人们思考如何让绿色经济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带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良性转变。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在呼应世界主题的同时,呼吁人人行动起来,在全社会大力推广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围绕这一主题,我会在山东师范大学桃李园广场采取张贴海报、摆放展板、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台、现场广播讲解、播放环保歌曲、环保签名、废旧电池换笔芯等宣传手段,向全校师生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为保证宣传活动效果,学会联系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每个展板配备了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讲解员。活动现场设有废旧电池回收箱,通过废旧电池换取中性笔芯的方式,吸引广大同学参与其中。活动期间上百名师生在印有“‘绿色家园 你我共建’共赴环保之约”的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将自己的环保祝福写在环保许愿墙上,表达了要用实际行动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的决心。活动过程中同时进行了第5届绿博会论坛的宣讲与推介。这次活动有效地推广和普及了绿色消费的知识,提升了大学生注重环保、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理念,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有限资源的环保行动中去,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为环保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繁荣环保科普创作,促进环保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提升公民环境科学素质水平,同时配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举办“心环保,新生活——首届环保科普动漫创意大赛”,山东环境科学学会成功举办了2012年山东省环保科普动漫创意大赛。
本次大赛以“我身边的环保知识和环保行动”为创作主题,于4月-6月在山东大学广泛征集环保科普作品。经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技创新协会的统一整理与申报,共征集环保科普漫画作品、Flash动漫作品共计40余件。学生们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的悉心观察,结合自己所学环境科学知识,创作出寓意深刻、极具环保意识的作品,以此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告诫人们环境保护必须从生活中身边的小事做起。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通过对申报作品的知识性、趣味性、创新性的认真评审,最终评选出:夏楚凡同学创作的《大军压境》(漫画作品)获2012年山东省环保科普动漫创意大赛一等奖,陈玲同学创作的《乞水的枯槁》(漫画作品)获2012年山东省环保科普动漫创意大赛二等奖,夏楚凡、张洁、岳雅婷创作的《一花一世界,一水一星球》(FLASH作品)获2012年山东省环保科普动漫创意大赛三等奖。同时,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技创新协会因在本次活动中的出色表现,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为继续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积极响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计划”的号召,在2011年山东省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成功举行的基础上,山东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山东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举办了2012年山东省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活动自2012年6月开始,为期两个月,共有35支小分队、400多名志愿者奔赴山东省17地市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农村环境调研,用丰富多彩的文体形式普及环保科普知识,真正让环保走进农村,走进田间,走进农民心间。
在2012年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上,山东省荣获多项荣誉,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山东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均荣获“2012年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山东农业大学“青春无限 梦想东平队”荣获示范小分队荣誉称号;山东农业大学志愿者丁莹莹荣获十佳志愿者荣誉称号;蓝丝带海洋保护青岛科技大学志愿服务社荣获优秀社团荣誉称号;山东农业大学运河绿舟-济宁队、青岛科技大学绿色家园队荣获优秀小分队荣誉称号;山东农业大学王斐老师、青岛科技大学张健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山东农业大学范坤坤等4名志愿者、青岛科技大学单昌凯等3名志愿者荣获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我会自2011年参加本次活动以来,活动规模持续扩大、质量稳步提升,已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因表现突出,我会作为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的17省级环境科学学会唯一的代表在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了经验汇报。
为了适应当前资讯爆炸化、信息实时化的形势,学会在独立网站、纸质杂志的基础上,将环境通讯以电子期刊的形式制作出来,包括学会动态、科技评奖、全民科普、技术服务、科普知识等内容,致力于宣传权威的政策导向、推介优秀的科技人才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普及环保科普文化,以期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会员之间搭建又一个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平台。2012年,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环境通讯制作了四期,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四期环境通讯分别以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张波厅长在厅机关年轻公务员座谈会上的讲话,第5届绿博会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环境瓶颈问题解析与突破论坛,2012年山东省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为主题,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融合在一起,添加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给广大会员最直观的体验。目前已累计发送2,400多次,在环保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反响。
三、认真作好科技奖及各奖项的评选工作和人才举荐工作,促进环保事业发展
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目前设置的奖项有科技奖、论文奖、个人奖共3类,6项。分别为“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山东省优秀环境保护论文奖”、“山东省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优秀学会工作者奖”、“青年科技奖”、“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奖”等。同时,学会承担了省科协设置的“科学技术创新奖”和国家环保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设置的“全国环境保护科技奖”、“全国优秀环境保护论文奖”、“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实业家奖”、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优秀学会工作者奖”、“青年科技奖”的评选、推荐工作。上述各奖项除个人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外,其余均为年度奖项。
为了保证评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学会遵循国家和我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科技成果“评奖管理办法”和“优秀论文评选标准”,始终坚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各类奖项的审核条件、评选标准、评审程序和回避保密制度,充分尊重专家评审意见,发挥专家的应有作用,采取民主讨论表决的办法,并对评审结果及时在山东环境网站进行公示一个月,接受公众监督。在科技成果奖评选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依靠省环保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及时进行汇报和联系,使评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几年来在评奖结果公示中均未见异议,评审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成效。
2012年经各市、各部门推荐和专家评审,山东资源环境学科群网站及省环保厅网站公示,2012年度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第九届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第八届山东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揭晓。共19个项目荣获2012年度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其中:《空气污染导致人体健康损失的研究》等5个项目荣获一等奖,《山东省生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等6个项目荣获二等奖,《地热技术在黄金矿山的开发和应用》等8个项目荣获三等奖;房益来等6人荣获第九届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李自升等3人荣获第八届山东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为总结经验、交流体会、探索新路、表彰先进、宣传典型,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于2012年9月—12月开展了“低碳山东—生态城镇”创建宣传活动,共评选出山东省低碳经济示范乡镇1家、山东省生态休闲观光名镇2家、山东省宜居宜业生态城镇3家、山东省特色生态产业示范乡镇1家、山东省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8家。
四、坚持认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原则,保证辐射项目环评的技术评估质量
2012年度辐射评估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进展,为省环保厅加强全省辐射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把辐射项目建设审批关,发挥了积极有效的科技咨询作用。
为了保证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学会和秘书处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申办了资质证书,制定了技术评估的工作程序、管理办法和评估报告的审核、审签质量保证制度,建立了由环保、卫生、电力、高校、监测、科研等部门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为保证完成辐射评估任务提供了雄厚的技术队伍。
对在《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反映出存在问题的项目,学会按省厅的意见组织相关专家并邀请市、县环保局负责辐射管理的人员到项目现场进行了项目评估前检查。对项目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辐射防护措施不到位,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以及辐射工作人员未培训或辐射工作人员不足等问题,参加检查的人员和专家对每个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并提出了书面整改意见报省、市局。
通过一年的项目评估工作,学会辐射项目评估人员在评估工作和项目现场检查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评估人员的专业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往年相比较,评估报告的质量也有所提高。总之,学会全年完成提交的技术评估报告和及时发文审核批复,都得到了省环保厅的认可,促进了全省辐射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会综合服务实力,积极做好会员服务工作
2012年2月16日上午,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会工作会议在济南银座泉城大酒店顺利召开。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燕翔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省科协副主席李云云总结了2011年工作并对2012年工作做出安排部署,省科协巡视员许素海、省科协副主席林兆谦、李云云、汤少泉、省科协副巡视员朱明出席了会议。会议传达了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同志在全省群团组织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表彰了第二届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和2011年度省级学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我会名列其中,荣获“2011年度省级学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会郑尚尚获得“2011年度省级学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学会严格遵守国家“社团管理条例”对社团组织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学会秘书处队伍建设,学会专兼职工作人员已有13人,初步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干部梯队。在分支机构建设方面,现在已设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宣传教育、环境医学、环境辐射、环境管理及评价、国际合作等11个专业委员会。学会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规范了内部管理和会员行为;编制了学会宣传册,扩大学会影响力。
按照省环保厅的统一安排,2012年11月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办公地点由济南市历城区七里河路13号搬迁至济南市天桥区制锦市街12号(山东省环保厅制锦市街办公区南楼三楼、四楼),优化了办公格局,提升了工作效率。学会秘书处现配备了复印、打印、传真、电脑、电话、车辆等较为齐全的通讯和自动化办公设施。
目前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建立了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网站、绿色产业国际博览会论坛官方网站。山东环境科学学会网站目前开通中、英文两种版本,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环保科普、学术交流、奖励评选、技术服务、学术期刊、会员之家等7大板块,2012年累计发布工作动态信息44篇,环保科普信息55篇,学术交流信息16篇,年均访问量超过5万人次;绿色产业国际博览会论坛官方网站同样开通中、英文两种版本,将及时发布绿博会论坛最新资讯,提供相关资料的下载,实现在线注册、提交论文等功能。
根据中国科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关于规范个人会员登记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省实际,按照学会制定的“个人会员统一编号和重新登记方案”,我会进行了会员重新登记和发展新会员的工作,颁发了会员证354个,建立和逐步完善了会员的登记管理、发证和档案;严格了入会标准,保证会员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学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
为总结经验、继往开来,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于2012年8月出版了《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三十年(1980—2010)大事记》。学会自1980年创建以来,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的历程。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2000余名会员,100家团体会员和理事单位,11个分支机构的全省性科技社团,成为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重要学术组织。济南、青岛两个副省级城市以及部分地(市)和县(市)也陆续建立了环境科学学会。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与这些地方学会共同成为山东环境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已经成为密切联系党、政府与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三十年(1980—2010)大事记》一书的出版发行,有利于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是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长久保存、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和专业史书。
学会整合智力资源,建立了学会专家库,遴选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建立了全省环境保护专家库,在政府重大决策建议、法律法规制定、科技成果鉴定、优秀环境工程评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评估、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认证、人才推荐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了学科群的沟通与合作,举办学科群联席会,研究、发挥学科群的优势;调整健全了分支机构,研究发挥学会分支委员会的作用。
总之,一年来学会自身建设和工作环境得到不断加强和改善,为高效、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志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12年学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会员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仍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们不断克服和开拓创新。